本報銀川9月26日電 (記者徐運平、朱磊)“王大姐要去北京了!”這幾天,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頗為熱鬧,因為街坊鄰居們交口稱贊的回族大姐王蘭花,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,馬上要進京接受表彰。
  在吳忠,王蘭花的故事感動並鼓舞了無數人。從居委會主任位置退休後,她成立了“王蘭花愛心小組”。如今,“愛心小組”已發展到了20多個。她主動認養了兩個漢族孤兒,幫助他們上學、成長、就業,孩子們親切地叫她“王奶奶”。
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654萬,有回、滿、蒙古、壯等47個少數民族,回族232.6萬,占總人口的35.6%,占全國回族人口的20%。在寧夏這片沃土上,王蘭花並不孤獨。
  金秋9月,正值寧夏“民族團結月”。記者一路採訪,一路感動:蘭州軍區青銅峽某部漢族幹部何健,10多年幫助回族殘疾青年李少軍,幫其圓了文學夢;回族好人陳良豐,25年照顧漢族鄰居四代人;為了輓救寧夏大學19歲身患重病的維族姑娘努爾阿婭提,寧夏社會各界喊出“我們是你堅強後盾”,解囊相助、愛心接力……
  寧夏堅持每五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,先後涌現出先進集體777個、先進個人2163名;開展“寧夏民族團結進步十大模範人物”評選,先進示範,典型引路。以發展促團結,以團結助發展。2013年,寧夏地區生產總值2565.06億元,是1978年的近200倍。2013年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420元,是2005年的近4倍。
  走進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團結村,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。家家戶戶不修院牆,鄰裡之間親如一家。團結村是個移民新村,807戶村民從8個乾旱、貧困鄉鎮搬來,回族占到80%。雖然做鄰居沒幾年,但大家互相理解,互相包容,互相幫助,把村裡搞得紅紅火火。漢族村民吳玉昌是個熱心人,誰家有困難他就主動幫一把。吳玉昌的兒子考上大學學費湊不齊,村民們得知後,你50我100,不到半天就湊了6000元。“回漢團結一條心,門前黃土變成金。大伙兒共同奔小康的幹勁很足,去年村裡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。”村支書何生禮誇起團結村很自豪。
  團結村的發展,折射出寧夏加大對民族聚居地區政策傾斜和投入力度,精準扶貧,以發展促團結的好思路。以固原地區為例,經濟多年保持了12%以上的增速,2013年與2000年相比貧困人口累計減少110多萬,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428元,增長246%,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。
  35萬生態移民攻堅工程,城鄉飲水安全水源工程,“黃河善谷”慈善產業園,百所標準化回民中小學建設工程……經濟發展上臺階,民生改善不停步。
  清真食品、穆斯林服飾、回鄉旅游……城鄉上下都在琢磨如何打響回族民族特色產業牌。
  大型回族舞劇《月上賀蘭》不僅在全國打響,更走出國門,向世界展示寧夏的回族文化。還有回族醫葯、回鄉剪紙、回族花兒,近年來,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,寧夏更加註重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。
  得益於黨和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宗教政策,寧夏各族兒女,在這片6.6萬平方公里的沃土上,走出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路。
  民族團結,已是寧夏最為靚麗的一張名片。
  (相關報道見第六版)  (原標題:幸福寧夏和和美美(共鑄民族團結情 同圓中華復興夢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tzfyfojswuo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